欢迎访问《致富经》(赚钱方法)!
打开财富智慧之门,带你走向富裕!
关于创业,这9个问题你能回答吗?(3)
企业界已经有很多不为的案例。比如,不上市、不作恶、不分家、不虚报融资额等等,既有基于理念的,也有基于利益考量的。此外,还有一种不为是基于角色认同和规则的。比如,创业者宁肯失败也不撒谎;有节操的创业者选择不炒作个人隐私或曝光竞争对手隐私,有品位的创业者可能很难浮夸地营销或者通过贬损他人来凸显自己,等等。当然,知识分子创业时也容易受到既有身份认知的制约,非知识分子创业者可能会更草莽和江湖,或曰“更接地气”。 确定不做什么的办法是,回到创业的目的和个人的角色认知,确保认知一致。套用一句很鸡汤的话,follow your heart。按孔子的话说,你吃香喝辣穿锦,“于女安乎?”,“女安则为之!” 5、谁是你的用户 首先,是服务企业,还是服务消费者?其次,服务什么样的企业或消费者?问题越简单,往往意味着答案越复杂甚至完全不可得。 一些典型创新都受益于选择不同于既有产品服务对象的群体,选择差异化的西南航空如是,“蓝海战略”的太阳马戏团(传统马戏团受众主要是儿童,太阳马戏团则是成人)如此,小尺寸磁盘驱动器“破坏”大尺寸磁盘驱动器、英特尔推出赛扬处理器向低端市场渗透亦是如此。 此外,还有一种所谓的“大爆炸式”创新,如移动版电子地图对纸质地图的替代,其实质是快速传播的突破性创新,与汽车对马车的替代一样。“大爆炸式颠覆”认为,顾客只有两种,尝鲜者和其他所有人。 今天,我们已经被高频、刚需这些梦想弄得神魂颠倒。它们的确是存在的,也有一些创业者白手起家、一举夺魁,谷歌如是,脸书亦复如是,推特、whatsapp等等都是如此。但是,它们是否在创业初始就志存高远,要“君临天下”,恐怕难以知悉。所以,如果把这些案例作为创业学习的榜样,能醒脑提神,但未必有用,甚至大补未遂反受其害。套用一句电影台词,就像让迈克尔•杰克逊向阿里看齐学拳击,拳王阿里学唱歌向杰克逊对标。 创业者当然应该树立宏大的愿景,但应该先做好某个小群体用户。这个群体既可能是一群创新者,会扩散开去,也可能就是一个很小的利基市场——除非跳入一个新的市场,否则就基本维系相当的规模。 值得一提的是,用户既可能是买单者,也可能不买单。不买单的用户是企业与买单者之间的连接和基石。 6、为买单者提供的价值是什么 为了区分双边市场中的被补贴方(用户)与补贴方,我们把买单者称为顾客。在明确了目标群体之后,就要回答,我们为买单者(顾客)提供的价值究竟是什么。 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:第一,能否与顾客共情,真正了解顾客“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”,如“买钻头其实是为了买孔”;第二,能否以顾客可以接受的价格提供产品并且有利可图。 对第一个问题其实没有太大的争议,问题只在于如何办到。现在有很多创新的方法,比如,聘请人类学家观察消费者、运用大数据挖掘(我们对大数据能办到的事情持严重怀疑的态度,它也许能帮助验证或证伪什么,至于能否具有洞察力,仍待商榷)。 真正莫衷一是的是第二点,是否一定要有利可图。当然,从长期看,没有任何人会质疑这一点,否则企业不可能维系下去。首先,从短期尤其是快速成长的“机会窗口”期来看,烧钱、赔本买卖并不罕见,甚至很主流。当然,对此不遗余力地进行批评的投资人也不乏其人。第二,由于双边市场的存在,所谓的“羊毛出在猪身上”商业模式也具有极大的想象空间和成功案例。第三,吉利的剃须刀模式也备受推崇,在硬件上以“低价”购买,然后在配件、软件应用的增值服务上大做文章。 应该说,任何一种商业模式都有其适用性,也有其边界。直接从单一的产品获利,“羊毛出在猪身上”是否一定就没有价值,恐怕也不尽然。讲故事、与风投合谋是一回事,真正赢利又是另一回事。而且,一旦我们问“我们为买单的人提供的价值是什么”,这个问题就豁然开朗了。 赢利的关键在于制造出稀缺性,大路货怎么也不会有前途。真正重要的恰恰不是过分仰赖或推崇某种商业模式,而是不断地回到稀缺性之问。 7、别人能做什么 别人不一定是竞争者,也可能是合作者。 版权声明: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仅作为参考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!
上一篇:2014年的淘宝还适合创业吗? 下一篇:17个热门生意背后的赚钱陷阱 相关推荐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