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《致富经》(赚钱方法)!
打开财富智慧之门,带你走向富裕!
对话快手宿华:最底层的原则是利他(2)
张斐:今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做到“无我”,我前阵子做过一个分享,其实每一页PPT都是写给我自己的,是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想明白的道理。当你真正做到没有“我”的时候,你会发现世界上的事情其实都非常简单,你会很容易理解别人的想法,很容易把别人的诉求做理性的解读,事情就变得特别简单。 第二个原则类似于第一性原理,但是我可能把它诠释成更有趣的一件事情,其实这个复杂的世界是由简单的原理通过复杂的组合构建的,所以面对复杂事件时,你需要了解两件事情,第一,它最底层的最简单的组成部分是什么?第二,它组合的机制是什么?如果这两个你都理解得很通透的话,对于复杂事件会有很多奇特的认知。所以我对任何一个复杂系统都会观察,分析抽取它最本源的东西,在这个本源的基础上它是以什么样的机制生长、组合、变异的。 宿华:其实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期待“无我”的,有一段时间又觉得要尊重一下自我。你之前讲的比如“无家之犬”,那是生物的自然状态,但“无我”不是人的自然状态,要做到“无我”状态其实挺耗能量的,“无我”的同时,也在持续地消耗自己。 张斐:对。你会觉得太费心力是吧? 宿华:是的,当然如果能量控制得好,可以比较持续而平静,但只有极少数人能够修炼到你分享中提到的那位高僧释广德的状态。我可能还会倾向于自己是个俗人,做到俗人里相对“无我”一些的状态。 张斐:你讲得挺客观的。虽然我自己天天讲“无我”,但我也不是那种已经修炼到在任何事情里都能完全抽离出来的状态。 我自己在理解“无我”的时候,分几个状态,第一个状态是我前几年才慢慢体会到的——你的很多思考模式是带了很多固有的基因程序的,这个程序就像滤镜系统。认知的第一步,其实是理解自己,理解自己基因程序的缺陷。 第二层是说,你其实能够建立一个程序,让你跳脱出来看自己的想法。在我大脑里有另外一个Fisher,可以客观地把“Fisher今天因为什么原因采取了什么行动,这个行动可能产生什么后果”这样一个理性、完整的因果过程记录下来,如果有这么一个客观的程序一直在你大脑里形成的话,你会对自己越来越了解。 其实就像你讲的,无论我们怎么做,我们底层的基因都在折磨我们,在消耗我们的能量,这些底层的基因程序是很难被消除的,但是可以观察、体会它,慢慢做到不被它们所控制,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更重要的“无我”的状态,也是我今天在尝试去理解、去磨练的一个阶段。 Chapter 03更好的决策袁野:二位作为CEO和投资人可能每天都要做很多大大小小的决定。今天的你跟三五年前的你相比,决策的方式有什么变化?通过什么方式尽量保证今天的决策质量比过去的更好,未来的决策质量比今天的更好? 宿华:我们做决策其实跟遇到的问题的特点有很大关系。早期我自己还在球场上踢前锋,碰到的问题相对来讲更具体,就是一个球传到我脚下,我如何去过人射门,它很具体,偏用户洞察和业务判断,那时候就是先有一些直觉的引导,然后再到大数据里去做观察和矫正,就可以得到相对高效率、高质量的决策了。 但是随着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,问题过滤层次越来越多,最后落到我身上的问题复杂性也变得越来越高,反馈周期也越来越长。 我现在在测两种方法,一种是更加的理性,比如对于这个问题所有的相关信息,我们要求古今中外全搞清楚,不能只看自己,也要看外边,看他们过去怎么做,现在怎么做,甚至要看他们对未来怎么认知,使得我们的决策不是从零出发,而是能够站在历史的巨人的肩膀上。 张斐:那会不会需要很大的信息量? 宿华:相对来讲研究的投入会很大,时间周期会偏长,但可以避免犯一些低级错误。 第二种,是用手上已有的信息,通过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感知,对问题中利益方情绪的感知或者利益的判断,偏直觉性地决策。 这两者都是我近期在修炼的,前者需要相对长的时间,有时候可能会来不及,所以只能在极少、极重要的问题上用这个方法。当碰到很多需要相对快速决策的情况时,就要用第二种方法。只要自己的直觉是自洽的,碰到不同问题都有相对自洽的解法或者能给出方向性的意见,我觉得就还好。但我个人目前可能还是会倾向于前者,就是对于一个决策所需要的输入做充分的收集。 版权声明: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仅作为参考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!
下一篇:李克强:要加快完善退出相关政策,让市场主体进得来也能退得出 相关推荐
|